1、第一财经日报:我获得了一份调研报告结果显示上海九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速比较快,快于同期的工业增加值,但利润并不高。我想问一下,各位怎么看待这个现象?还有一个问题,提到境外参展商比例提高,并带来了很多全球首发的产品。在境外参展商都在看好中国市场的同时,是不是给上海招商引资带来了机遇?上海如何借助工博会这个平台推动上海本土企业与境外企业的研发合作。未来在招商引资过程当中,对于战略新兴产业方面有什么考虑?谢谢。
我们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是去年市委、市政府开始实施的重大战略部署。因为高新技术产业化这个项目,九大领域原则上都是前瞻性的,或者是战略性的一些新兴的产业。从刚开始的时候,投入成本都比较高,能力建设成本也比较高。通过一年马上要出比较好的效益,我想这也是不大符合经济规律的。但我相信,在今后的几年当中,效应会马上体现出来的。
戴柳:我把第二个问题的情况介绍一下。全球首发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研发成果来进行发布,一种是通过展示来发布。我们是第二种,是展示发布。展示是一个重大的、现场可以进行表演的,这次展示是工博会最多的一次,集中在机床、自动化、环保、信息。这四大展当中,是境外参展商首次发布最多的,比较典型的,境外参展的在国内需求比较大的这些装备类产品。举一个例子,世界顶尖的装备业企业马扎克,这次来的钣金加工设备当中,高精度的钣金加工机件是首发。为什么在中国参展,就是因为中国在大力发展制造业,在模具和钣金类发展当中需要精度高、速度快的装备。所以,马扎克对于中国的市场研究了四年,前四届都没有参加,我们都做他们的工作,今年在市场研究充分的基础上,确定首发,第一次来中国参展的高速、高精度的钣金机床加工。
同时,国内也很重视这样的首发。刚才提出的秦川,为什么要首发,现在不是一类想法把进口的产品替代掉,因为现在面向的用户是全球化。这次他们把齿轮加工装备和叶片加工装备,这些都是装备行业的重要加工手段。我讲一个叶片加工,现在新能源当中有一项能源叫做风电,风电的叶片加工有两种加工形式,一种是我们所说的分类加工,再进行拼装。有一种是整体进行加工,现在整体加工解决问题方案更高效,在精度上,在高效上都能够体现。这次他们就是在叶片的加工上,利用车模一体化加工,我们也希望加大这类产品的出口,使我们机电高档的产品出口也增加量。所以,这次工博会当中体现了内外参展商都愿意把首发的产品放到我们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这是我们在装备,在先进制造业全球化过程当中,是一个争放异彩的平台。
2、中国经济周刊:谢谢发言人,我想问沙海林秘书长一个问题,世博会后上海加快国际贸易中心的步伐也在提速,包括与中央有关部委的沟通也在加速。在此次工博会的论坛当中提及的贸易便利化的重点突破方向,也是上海建设贸易中心的三大突破方向之一。能不能请沙主任结合这次论坛的内容,谈一下目前上海在加快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方面的问题。谢谢。
沙海林:我觉得,你提得这个问题非常好。由于时间关系,我简要说一下。上海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这是一个国家战略。早在2001年,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城市发展规划当中就明确了“四个中心”的建设,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快推进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贸易便利化,这是我们一个重要的抓手和突破口。我们很快就会在研讨会上把我们已经开展的,正在开展的,和将要开展的一些思路和想法,会在上面有所阐述和表达。欢迎你到时注意。
3、东方网:我的问题是想了解一下,这次工博会上那么多的创新技术和产业化方面有没有新的举措,推动技术的产业化。另外,世博会上也展示了很多新的技术,上海有关方面会不会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把世博会的新技术对接下来的专门举措?谢谢。
创新技术世博后在工博会会有一个很好的体现。在技术创新当中,很多都是希望创新形成产业化,这样对整个制造业会带来影响。我举一个创新的例子,在自动化展当中。自动化展当中的创新技术,有一个国内的顶尖企业和国际顶尖企业在创新当中的集中展示机会。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自动化控制,这次是最集中系列的展示。但是自动化控制系列当中,最能表现对产业化带来的效益,比如说自动化大大提高以后,对能源的节省是大量的,比如说过程管理,在节能管理过程当中,用了POC或者是传感设备,我们说的变频就是很重要的节能措施。所以,创新技术在自动化展当中是顶尖的集中展示。
世博会以后,对产业化方面有什么举措。我觉得,这次世博会确实是高科技的集中体现。我也举一个例子,刚才也提到了在LED技术上,LED技术已经越来越趋于成熟,而且越来越向高端发展。LED最核心的技术就是芯片技术,这次芯片技术在通信信息展当中是最集中的展示,而且芯片越来越趋向于更能够高效、集成,集成能源以后就可以更高效的展示能源技术,对于今后的LED产业化带来很大的影响。由世博之后工博会这个展示平台,很多对上海,甚至对我们国家创新技术的产业化都会带来很大的推进和作用。
沙海林:我做一点补充,高新技术产业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市场化。我们在实践当中感到,没有市场化就不会有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其中展示、交流、交易,这都是市场化一个重要的内容。而这次工博会就是创造了这样的条件。
马静:我简单补充一下。世博会非常成功、精彩、难忘,里面有很多新技术的应用,媒体朋友也都很了解。我们政府在关注的,就是这些新技术在世博会展示应用以后,如何推动上海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这是我们当前着重考虑的问题。另外,怎么来做好世博会高新技术成功应用的案例,怎么在上海做好示范和扩大效应。比如说,新能源汽车,电动公交车,应该说在世博会里应用得比较成功的,也是最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的集中应用,而且有的车已经用到亚运会上了,有的车涉及到基础设施的问题,要进行调整,我们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准备工作。这都是上海要抓住这个机遇要做好这方面工作的。
关于工博会里面一些新的产品、bob新的技术,我觉得,因为工博会时间比较短,展品还没有充分展示给大家。里面肯定有很多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装备和新的工艺。不管是展览会的目的也好,从评奖的目的也好,从论坛的目的也好,一个目的就是促进自主技术的创新、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来交流我们一些新的技术、新的产品。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促进我们这些产品技术更好地发展,更好地进行产业化,更好地面向市场。谢谢。
4、东方早报:你好,关于工博会评奖方面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从去年开始工博会对获奖产品给予国家层面和上海层面的鼓励、扶持政策。想问一下,这两个政策是不是可以兼得,就是符合什么样的参展产品可以获得鼓励和扶持?第二个问题,今年有多少上届获奖的展品和企业继续参展。对于大家继续参展,bob今年工博会给予哪些优先和优惠政策。
马静:第一个问题,关于政策,因为是去年发布的,政策已经被大家所熟知。这个政策是不是可以同时享受中央和地方的,我想不重复的话是没有问题的。国家是国家的支持,地方有地方的配套支持,是不影响的。
戴柳:我补充一下。去年获得金奖的是香港科技大学,他们今年仍然来参展,去年银奖的是齐齐哈尔重型机床,今年他们也来了。应该说,去年得奖的都对本届工博会也十分重视,都带来了强项的产品和技术。